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

一個頭兩個大的自然教案

近來的自然課真是讓我很頭痛


到不是上課上的不好


而是上的太好了


好到不能隨便應付老師


於是辛辛苦苦的自然較案便產生了


教學年級
五年級上學期
教學主題
岩石與礦物─
認識岩石與礦物
設計者
陳琬宜王瑞萍曾孟釩、莊婷瑄
教學者
陳琬宜王瑞萍曾孟釩、莊婷瑄
教材來源
改編自然生活科技五上課本(南一版)
設計理念
本單元透過照片及實物之觀察,並讓學生以繪畫方式加深各種不同岩石與礦物之特性,期望能使學生對於岩石及礦物有基本認識,進而為之後課程所要學習的重點先行預習,達到最佳之學習效果。
每節教學重點
節次
教學重點
1
透過觀察外觀來認識不同的岩石與礦物。
2
以觸摸及物品刻畫了解岩石之硬度。
3
了解化石之定義與認識化石外觀。
教學研究
教材組織架構圖
學生質樸概念
(一)、迷思概念:
1、岩漿冷卻變成岩石:岩漿冷卻成火成岩,大多數學生都連結至岩石概念,顯示學生未詳細考慮連結火成岩會更貼切。
2、礦物含有石英:正確的連結語應是”例如”,學生並沒有仔細想清楚。
(二)、上位概念不清:
1、岩石連結到地球:地球概念的直接下位概念應是地殼概念,然後才是岩石概念。
2、火成岩、沈積岩、變質岩連結地殼:火成岩、沈積岩、變質岩的上層概念應是岩石。
3、火成岩連結地球:在本研究中地球概念是最上位的概念,許多的學生總喜歡把下層的概念直接掛勾上去。
4、地殼含有岩漿:地殼不是含有岩漿,岩漿位於地殼的地底下。
(三)、橫向交叉連結:
1、大部分學生都不會考慮到橫向連結。如火成岩會間接變成沈積岩,火成岩和沈積岩會受高壓高熱而變成變質岩。
教學策略
科學探究法-引導探究法
教學準備
投影片
放大鏡x4
蠟筆x4
圖畫紙x8(x4、白×4)
石頭x8(安山岩、片麻岩、硫磺、石灰岩、方解石、花崗岩、石英、滑石)
學習能力指標
單元教學目標
具體學習目標
1-3-1-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,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。
2-3-4-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、大地雨水,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。

1-3-1-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。


1-3-5-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,共享活動的樂趣。
1-3-5-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(例如數線、表格、曲線圖)。
6-3-3-1能規劃、組織探討活動。

1-3-5-5傾聽別人的報告,並做適當的回應。

1-3-4-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,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。
1.能了解岩石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樣貌。






2. 能利用感官來觀察岩石。


3.能規劃課堂活動,進行小組討論。







4.能學習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意見。

5.能藉由觀察岩石活動進而對岩石有深入的了解。
1-1能觀察出各種岩石有不同的樣貌和特徵。







2-1能以感官(手、眼)觀察出岩石的紋路、顏色。
2-2能分辨出岩石和礦物的外觀不同之處。

3-1能和同儕進行分工合作,共同討論所觀察到的現象。
3-2能具體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現象,並以繪圖紀錄觀察結果。





4-1能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報告。


5-1能統整各組的資料,具體說出各種岩石與礦物的特徵。




擬達成的目標(含能力指標和學習目標)
教學活動內容
教學資源
時間分配
評量方式

1-3-1-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,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。
1-1能觀察出各種岩石有不同的樣貌和特徵。















1-3-1-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。
2-1能以感官(手、眼)觀察出岩石的紋路、顏色。
2-2能分辨出岩石和礦物的外觀不同之處。

















1-3-5-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,共享活動的樂趣。
3-1能和同儕進行分工合作,共同討論所觀察到的現象。
1-3-5-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(例如數線、表格、曲線圖)。
3-2能具體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現象,並以繪圖紀錄觀察結果。

1-3-5-5傾聽別人的報告,並做適當的回應。
4-1能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報告。






1-3-4-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,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。
5-1能統整各組的資料,具體說出各種岩石與礦物的特徵。
壹、引起動機
一、老師:「同學們大家好,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的時候,有沒有觀察過石頭呢?你們覺得,所有的石頭都長的一樣嗎?老師今天要用電腦,帶大家來環島,大家要睜大你們的小眼睛,仔細看看這些石頭,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現在呢,我們第一個地點來到了北海岸,你們看,這裡的石頭怎麼長的這麼奇怪,誰來告訴我,哪裡奇怪?」
答:「都圓圓的。」、「方方的。」
老師:「很棒喔,大家真的都有睜大眼睛仔細看喔!,接下來我們要到下一個地方啦。咻~我們一下子就飛到了陽明山的小油坑,你們再仔細看看,這裡的石頭,都長什麼樣子呢?
答:「黃黃的」、「在冒煙」。
以此類推。
地點有北海岸、陽明山、澎湖、屏東、台東、太魯閣。

貳、發展活動
一、老師說明注意事項
老師:
  接下來我們要進行一項活動,等一下老師會發前面這些用具,裡面有兩顆石頭、放大鏡、蠟筆和兩張紙,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石頭,在紙張的一半寫下觀察到的特色,另外一半用蠟筆將石頭的外觀畫出來。怎麼畫呢?(看PPT),將A這顆石頭畫在白色的紙上,B畫在黑色的紙上,石頭要畫的跟你的手掌一樣大。等一下各組會出來輪流發表。還有一些規則必須注意聽:
1每一個人都必須摸到石頭,每一個人都必須仔細觀察石頭的特色。2、每一組至少要寫3個以上的特色。
3、請善用放大鏡,上次我們已經教過用法了,你們在畫的時候會看的更清楚。
記住,每一個人都要觀察石頭。

二、發放用具
  我們之前都已經分好組了,現在請各組的12號同學出來拿用具,拿到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。


三、各組開始進行
老師輪流觀看每組,並提出意見。
老師:第一組寫的很好,除了用眼睛觀察到的特色,還可以用什麼呢?(伸出雙手,提醒學生也要用手指摸觸一下)。
老師:第二組寫的很詳細,有寫到石頭摸起來會粉粉的,那有沒有其他特徵呢?可不可以用鼻子聞聞看呢?




四、作品發表
(一)老師講解發表規則
  老師:「好~同學都畫的差不多了,請將你們的筆放下,現在開始發表,請每組的3號出來講解,請告訴同學,你們這一組看到什麼。第一組請出列,請面向大家,開始。」
(二)學生開始發表
(三)每一組發表完後,老師公佈石頭的名稱,將名稱寫在黑板上。接著234組輪流上台報告。

五、學生歸納
  全部組別發表完畢後,讓學生和組員討論:除了顏色、形狀外,AB石頭有一個不同的地方,每一組都有寫到,請各組討論是哪一點。老師挑2~3個學生上台說出討論後的答案。


六、教師總結
  老師在每組發表後歸納整理兩個重點:解說岩石和礦物的不同處和岩石是由一種或以上的礦物所組成的。


参、綜合活動
一、教師將學生所觀察的8種岩石及礦物以亂數貼在黑板上,每一組需輪流派出兩位同學出來將正確答案貼在圖片的下方。
二、教師檢視同學答案並更正。
三、教師在黑板寫上岩石和礦物,
並將圖片亂數擺放,請各組派出一位同學上台將抽到的圖片正確的貼在正確的位置。
四、教師檢視學生的答案並糾正。
五、請各組4號同學將用具收回並宣佈下一堂課的注意事項。

第一節課結束。
投影片(以岩石為主的風景圖片,並輪流播放。)(例)





投影片。


















各組一顆岩石和一顆礦物、一個放大鏡、一盒蠟筆和兩張圖畫紙(紙張事先對折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8張岩石和礦物的圖片和答案卡
5分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分鐘


















1分鐘





6~7
分鐘











8~9
分鐘










2分鐘







3分鐘






10
分鐘







學生須能答出至少2個的圖片特徵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學生需仔細聆聽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學生能經由觀察寫出至少三個特徵
,其中必須包括石頭的顏色和表面的顆粒。



學生能言語清晰的表達圖畫紙上的內容。







學生能說出A石頭上有顆粒,B石頭則沒有。



學生需仔細聆聽。





學生的回答正確率須達百分之百。


—第二節課結束—





—第三節課結束—





—第四節課結束—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