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

線畫

    前幾天整理電腦的時候,找到了以前上美勞課畫的作品,突然覺得好懷念,那些課裡整天嘻嘻哈哈,畫的東西也快快樂樂,哪像現在。

    不多說,先來介紹一下好了。



 

線的定義

線是點移動的軌跡,只有具有位置以及長度,而不具有寬度與厚度。 (幾何學)

線是具有粗細、長度以及寬度,具有長度的「一度空間」,只要粗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,而其視覺要素比較時仍能顯示出充分的連續性質,皆可稱之為線。(造形學)

線的種類




 
拉斯考克洞穴



仰韶文化



吳道子作品


康丁斯基


米羅



線畫和教學


◎降低在構圖時的擦拭頻率、簡省時間。

◎訓練作畫下筆的膽量。

◎更仔細觀察的作畫態度。

◎提高繪畫的自信心。

◎觀察力更敏銳。

◎增進手眼協調能力。



    在那一堂課裡,我們先把顏色較淺、較亮的蠟筆塗滿一張8開的畫紙,接著再畫紙上塗滿黑色的壓克力顏料。塗滿後要把握黃金時間,使用竹籤隨心所欲的勾畫出想要的線條和畫面,等顏料乾後就大功告成囉!
   
    現在幾乎每個學生都做過蠟筆括畫,不過他們全部都使用蠟筆,瓜出來的效果反而沒那麼好,不妨換換壓克力顏料,色彩會更加鮮豔。


 

線畫的歷史

水彩

好久沒畫水彩了

來重溫一下舊夢



水彩四種基本技法
 
(一)渲染法
 
    渲染法又稱濕畫法、濕中濕法。畫法是先在紙張上掃一層水,再趁水未乾前在畫紙上塗上顏料,讓畫面產生暈染的效果。
(二)縫合法
 
     縫合法又稱並置法,是指讓色塊並列呈現縫接的效果。畫法是當色彩沒有乾透時,再接上另一色塊,使兩色塊交接處呈現融合、水分滲流的效果,特色為輪廓清晰、筆觸敏銳、色彩鮮明。
   
(三)重疊法
 
     重疊法是在前一色乾後,才重疊上一色。最能表現水彩的層次和透明感的特性。 
(四)平塗法
 
    平塗法是大部分水性顏料最基本的上色法,將色彩均勻的塗在紙上,而沒有明顯筆觸。

 
特殊技法
 
畫筆彈色
 甩筆在紙面上,形成的點線效果或以二枝筆互敲
 
加鹽 
 
利用鹽的吸潮性將未乾色之水份及顏料吸收,造成斑駁效果。
 
 
刮除
 
 
海綿
 
蓋印畫
 
 
   還有好多好多的創作方式,大家閒閒無事可以慢慢試試看。我覺得拓印畫最好玩,尤其以食物的切片最漂亮,大力推崇食物拓印畫!

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

再來個光的折射第二發


來回答個問題吧!



如圖,有一天晚上,在一個完全黑暗,沒任何光的黑暗空地中,有一輛車子位在A 處,車燈的光由A 處照射到B 處,小明站在相隔很遠的D 處,請問小明可不可以看到車燈的燈光?

(1)可以 (2)不可以

( )你選擇上面的答案原因是:

(1)光無法從車燈脫離。
(2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A 處。
(3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B 處。
(4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C 處。
(5)車燈的光可以照得比D 處更遠。


 

 (     )如果在白天時,這輛車子停在A 處,車燈是開著的,小明站在相隔很遠的D 處,請問小 明可不可以看到車燈的燈光?

(1)可以 (2)不可以

( )你選擇上面的答案原因是:

(1)白天的陽光使車燈的光無法脫離車燈。
(2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A 處。
(3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B 處。
(4)車燈的光可以到達C 處。
(5)車燈的光可以照得比D 處更遠。

     答案大家應該都知道吧!其實這個問題主要是想探討學童的迷思概念,我問了兩個五年級的小朋友,第一個問題兩人都回答不可以,第二個問題就不太一樣,他們認為光的傳遞,在白天和夜晚有明顯的不同。在上題兩人認為:「光可以傳到比D 處更遠」,但在此題中,卻覺得「白天的陽光使燈光無法脫離車燈」。她們認為在白天看不清楚車燈,所以小明看不到,都是以生活上的經驗去做判斷,這表示她們認為光「在黑暗中比白天傳得更遠」。
 

     還問了其他問題,例如影子是如何產生的?透光的物體會不會產生影子?表面平滑或金屬物質會反射光對不對?那粗糙的表面會不會反射光?等等一連串有關影子的迷思。

     小朋友的解釋,對於有關影子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雖然是對的,也了解光是直線前進,卻無法很明確的說出「光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,部份光線會被物體吸收,部份光線會被反射,而其他未被物體擋住的光線,會繼續前進,而呈現陰影的現象,就是形成影子的原因」,而是停留在記憶中老師說的,且對相關的印象和概念顯得不確定。最後「只有表面平滑或金屬物質會反射光嗎?粗糙的物體會不會反射?」的回答則是聯想到照鏡子和水面有影像,從中認為應該比較光滑的物品才會呈現反射,又依稀覺得老師好像有教過,才會得到如此不確定的答案。


     其實我相信她們的老師應該都有教,只是因為學的不是很專精又有一段時間,所以記憶不是很深刻,也不太能完整解釋。所以只是純粹照書本來教是很能使學生有深刻體驗,就像余老師上課的時候如果只是照書本念我們也可能很快忘記,如何想出不同的教法,如何令他們印象深刻成了我們必須苦惱的問題。



   所以當老師不是這麼簡單的!!!!!
 

自然課-光的折射實驗

平日我們很常見到陽光折射的現象

最常見的莫過於筷子或吸管在水杯裡段成兩半的折射現象

現在   問題來了

請問你能將筷子折射後的樣子畫出來嗎?

當筷子在杯子裏的這些位置時,下面應該如何折射呢?
很有趣吧!我們每一組都必須先畫個預想圖,在畫第一張預測圖的時候,老實說我很緊張,一直想要偷偷的拿寶特瓶做實驗,尤其是在瞄到第二組的預測和我完全不同時。

下面是我畫的預測圖

我預測A、B、C三點的筷子在水面下會變粗,很奇怪的,當你在平日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馬上的回答,覺得好像很簡單,但真的需要你詳細畫出來時,你的答案瞬間都變的不肯定了,我的也是,一直疑心自己畫錯,尤其是第2組的!!!你看看,他們的筷子變細了!!!!!!!

第二組的預測圖,粗細和我完全不一樣阿......


還有其他組的,他們很詳細耶!還有考慮到筷子在水中會偏,不像我的直挺挺一根插在水裡!



好啦!畫完預測後就該開始做實驗囉!看看大家認真的樣子(圈起來的那個是我)

將漿漿漿~結果出爐了!正確解答在此。我還真是大錯特錯= =(汗)

    總之這次的實驗完成了,真的很有趣,而且也很投入在教學當中。有句話我覺得很重要:讓學生感到好奇,想要趕快知道答案,你的教學就成功了。我們都有當學生的經驗,國小上自然時,說實在的就是按表操作,反正參考書上都有答案,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好奇心都會因為考試而大打折扣,因此在引起動機上需要投入更多吸引學生的要點,主體是學生,能夠讓他們有所收穫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。

但是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麼呢?答案在下面:

  水就像凸透鏡一樣,光線經過凸透鏡有匯集的效果,當我們檢視物體時,物體放置在凸透鏡的焦距內,我們的眼鏡就會看到凸透鏡的放大虛像了。光的折射是指光由斜交角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,在介質交界處產生偏折,這個實驗中的兩個介質就是水和空氣,光產生折射的地點就在於水面或是空氣和水的交界處,當光由空氣(疏介質)進入水中(密介質)時,因傳播速率變慢,則光的進行方向會偏向法線。相反的,當光由水(密介質)進入空氣(疏介質)時,因傳播速率便快,則光的進行方向會偏離法線。 光線由空氣進入水中,光線發生折射,但眼睛仍認為光線是直線前進的,因此眼睛看見的筷子和水中筷子實際的位置不同,於是筷子看起來就像是斷掉了。


懂了嗎?


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

我是小小畢卡索:)

今年做了一個可愛的小勞作
「我是小小畢卡索」
當然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啦!
這個小小勞作很適合給國小的小朋友玩
步驟如下:

1、拿一張顏色明亮的紙,看著鏡子在紙上畫上你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等五官。

這是我的臉

2、用剪刀把你畫的漂亮五官剪下來,隨便你愛怎麼剪喔。可以剪愛心型、星星型、不規則形......
3、接下來精采了!把你剪下的各個部位和同學的混雜,若全班有30人,就有30隻右眼,30個鼻子,30隻左耳......。
4、同學一窩蜂上前挑自己喜歡的五官,注意要挑別人的喔,這下子每人都有一雙不對稱的眉毛,不對撐稱的眼睛和耳朵,別人的鼻子和嘴巴。
5、接下來把你挑到的五官隨意貼在紙上,這是同學發揮創意的地方囉!你會看到30個人有30張不一樣的臉。
6、貼完你的新臉後,用蠟筆把你新的臉重新裝飾一番,完美的作品就完成了!
7、最後一個步驟,和同學一同分享,看看別人的新創意!





:)

Google的部落格真的不錯耶


剛剛試了好幾種背景圖案


每個都好有質感


每個都好想用


真的很難抉擇.....

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

一個頭兩個大的自然教案

近來的自然課真是讓我很頭痛


到不是上課上的不好


而是上的太好了


好到不能隨便應付老師


於是辛辛苦苦的自然較案便產生了


教學年級
五年級上學期
教學主題
岩石與礦物─
認識岩石與礦物
設計者
陳琬宜王瑞萍曾孟釩、莊婷瑄
教學者
陳琬宜王瑞萍曾孟釩、莊婷瑄
教材來源
改編自然生活科技五上課本(南一版)
設計理念
本單元透過照片及實物之觀察,並讓學生以繪畫方式加深各種不同岩石與礦物之特性,期望能使學生對於岩石及礦物有基本認識,進而為之後課程所要學習的重點先行預習,達到最佳之學習效果。
每節教學重點
節次
教學重點
1
透過觀察外觀來認識不同的岩石與礦物。
2
以觸摸及物品刻畫了解岩石之硬度。
3
了解化石之定義與認識化石外觀。
教學研究
教材組織架構圖
學生質樸概念
(一)、迷思概念:
1、岩漿冷卻變成岩石:岩漿冷卻成火成岩,大多數學生都連結至岩石概念,顯示學生未詳細考慮連結火成岩會更貼切。
2、礦物含有石英:正確的連結語應是”例如”,學生並沒有仔細想清楚。
(二)、上位概念不清:
1、岩石連結到地球:地球概念的直接下位概念應是地殼概念,然後才是岩石概念。
2、火成岩、沈積岩、變質岩連結地殼:火成岩、沈積岩、變質岩的上層概念應是岩石。
3、火成岩連結地球:在本研究中地球概念是最上位的概念,許多的學生總喜歡把下層的概念直接掛勾上去。
4、地殼含有岩漿:地殼不是含有岩漿,岩漿位於地殼的地底下。
(三)、橫向交叉連結:
1、大部分學生都不會考慮到橫向連結。如火成岩會間接變成沈積岩,火成岩和沈積岩會受高壓高熱而變成變質岩。
教學策略
科學探究法-引導探究法
教學準備
投影片
放大鏡x4
蠟筆x4
圖畫紙x8(x4、白×4)
石頭x8(安山岩、片麻岩、硫磺、石灰岩、方解石、花崗岩、石英、滑石)
學習能力指標
單元教學目標
具體學習目標
1-3-1-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,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。
2-3-4-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、大地雨水,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。

1-3-1-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。


1-3-5-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,共享活動的樂趣。
1-3-5-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(例如數線、表格、曲線圖)。
6-3-3-1能規劃、組織探討活動。

1-3-5-5傾聽別人的報告,並做適當的回應。

1-3-4-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,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。
1.能了解岩石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樣貌。






2. 能利用感官來觀察岩石。


3.能規劃課堂活動,進行小組討論。







4.能學習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意見。

5.能藉由觀察岩石活動進而對岩石有深入的了解。
1-1能觀察出各種岩石有不同的樣貌和特徵。







2-1能以感官(手、眼)觀察出岩石的紋路、顏色。
2-2能分辨出岩石和礦物的外觀不同之處。

3-1能和同儕進行分工合作,共同討論所觀察到的現象。
3-2能具體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現象,並以繪圖紀錄觀察結果。





4-1能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報告。


5-1能統整各組的資料,具體說出各種岩石與礦物的特徵。




擬達成的目標(含能力指標和學習目標)
教學活動內容
教學資源
時間分配
評量方式

1-3-1-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,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。
1-1能觀察出各種岩石有不同的樣貌和特徵。















1-3-1-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。
2-1能以感官(手、眼)觀察出岩石的紋路、顏色。
2-2能分辨出岩石和礦物的外觀不同之處。

















1-3-5-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,共享活動的樂趣。
3-1能和同儕進行分工合作,共同討論所觀察到的現象。
1-3-5-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(例如數線、表格、曲線圖)。
3-2能具體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現象,並以繪圖紀錄觀察結果。

1-3-5-5傾聽別人的報告,並做適當的回應。
4-1能以尊重的態度去傾聽別人的報告。






1-3-4-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,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。
5-1能統整各組的資料,具體說出各種岩石與礦物的特徵。
壹、引起動機
一、老師:「同學們大家好,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的時候,有沒有觀察過石頭呢?你們覺得,所有的石頭都長的一樣嗎?老師今天要用電腦,帶大家來環島,大家要睜大你們的小眼睛,仔細看看這些石頭,有什麼特別的地方。現在呢,我們第一個地點來到了北海岸,你們看,這裡的石頭怎麼長的這麼奇怪,誰來告訴我,哪裡奇怪?」
答:「都圓圓的。」、「方方的。」
老師:「很棒喔,大家真的都有睜大眼睛仔細看喔!,接下來我們要到下一個地方啦。咻~我們一下子就飛到了陽明山的小油坑,你們再仔細看看,這裡的石頭,都長什麼樣子呢?
答:「黃黃的」、「在冒煙」。
以此類推。
地點有北海岸、陽明山、澎湖、屏東、台東、太魯閣。

貳、發展活動
一、老師說明注意事項
老師:
  接下來我們要進行一項活動,等一下老師會發前面這些用具,裡面有兩顆石頭、放大鏡、蠟筆和兩張紙,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石頭,在紙張的一半寫下觀察到的特色,另外一半用蠟筆將石頭的外觀畫出來。怎麼畫呢?(看PPT),將A這顆石頭畫在白色的紙上,B畫在黑色的紙上,石頭要畫的跟你的手掌一樣大。等一下各組會出來輪流發表。還有一些規則必須注意聽:
1每一個人都必須摸到石頭,每一個人都必須仔細觀察石頭的特色。2、每一組至少要寫3個以上的特色。
3、請善用放大鏡,上次我們已經教過用法了,你們在畫的時候會看的更清楚。
記住,每一個人都要觀察石頭。

二、發放用具
  我們之前都已經分好組了,現在請各組的12號同學出來拿用具,拿到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。


三、各組開始進行
老師輪流觀看每組,並提出意見。
老師:第一組寫的很好,除了用眼睛觀察到的特色,還可以用什麼呢?(伸出雙手,提醒學生也要用手指摸觸一下)。
老師:第二組寫的很詳細,有寫到石頭摸起來會粉粉的,那有沒有其他特徵呢?可不可以用鼻子聞聞看呢?




四、作品發表
(一)老師講解發表規則
  老師:「好~同學都畫的差不多了,請將你們的筆放下,現在開始發表,請每組的3號出來講解,請告訴同學,你們這一組看到什麼。第一組請出列,請面向大家,開始。」
(二)學生開始發表
(三)每一組發表完後,老師公佈石頭的名稱,將名稱寫在黑板上。接著234組輪流上台報告。

五、學生歸納
  全部組別發表完畢後,讓學生和組員討論:除了顏色、形狀外,AB石頭有一個不同的地方,每一組都有寫到,請各組討論是哪一點。老師挑2~3個學生上台說出討論後的答案。


六、教師總結
  老師在每組發表後歸納整理兩個重點:解說岩石和礦物的不同處和岩石是由一種或以上的礦物所組成的。


参、綜合活動
一、教師將學生所觀察的8種岩石及礦物以亂數貼在黑板上,每一組需輪流派出兩位同學出來將正確答案貼在圖片的下方。
二、教師檢視同學答案並更正。
三、教師在黑板寫上岩石和礦物,
並將圖片亂數擺放,請各組派出一位同學上台將抽到的圖片正確的貼在正確的位置。
四、教師檢視學生的答案並糾正。
五、請各組4號同學將用具收回並宣佈下一堂課的注意事項。

第一節課結束。
投影片(以岩石為主的風景圖片,並輪流播放。)(例)





投影片。


















各組一顆岩石和一顆礦物、一個放大鏡、一盒蠟筆和兩張圖畫紙(紙張事先對折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8張岩石和礦物的圖片和答案卡
5分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分鐘


















1分鐘





6~7
分鐘











8~9
分鐘










2分鐘







3分鐘






10
分鐘







學生須能答出至少2個的圖片特徵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學生需仔細聆聽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學生能經由觀察寫出至少三個特徵
,其中必須包括石頭的顏色和表面的顆粒。



學生能言語清晰的表達圖畫紙上的內容。







學生能說出A石頭上有顆粒,B石頭則沒有。



學生需仔細聆聽。





學生的回答正確率須達百分之百。


—第二節課結束—





—第三節課結束—





—第四節課結束—